我们都知道,面对日益加剧的少子高龄化问题,日本政府采取了三大对策来增加劳动力人口。这些缓解劳动力短缺的政策变化,同时为日本的企业和社会带来了一系列影响。其中撬动日本社会变化最大的,也与我们最为息息相关的,无非就是外国人的引入了
内卷时代,如何找到自己的优势,积累竞争力?
特约作者 / 苏菲
最近,在职业规划咨询的来访中,我发现有一类烦恼频频出现:
「原本我挺喜欢自己做的事情,也想要更上一层楼。但看到行业里好多人突然搞出了爆款服务/产品/账号,一下子挣了好多钱,觉得自己能力和他们差太多,逐渐没有自信了……
一两年内,我觉得自己肯定做不到他们的高度,请问我还有必要继续走这条路吗?」
在这个内卷的时代,在大量信息的狂轰滥炸中,我想很多人都会产生类似的纠结和不自信感。不知道你是否也面临过类似的烦恼呢?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如何通过找到自己的优势,来沉下心来积累竞争力,对抗投机主义者带来的心理影响。
投机+内卷风潮带来的全社会焦虑
为什么我们如今生活在内卷和焦虑之中?这和大量信息造成的世界扁平化不无关系。
从前我们比较的对象大多是身边人。亲戚、邻居、朋友、同学、同事……都是和自己差不太多的人。可能偶尔遇到一两位佼佼者,但并不会对我们认知的基本盘产生强烈的动摇。
在这种略微「封闭」的环境下,人们反而能够静下心来,五年十年去耕耘自己的事业,不作他想。可能机会没有现在多,但想的也没有现在杂。
但在当今信息大量冗余的情况下,会有无数「成功人士」映入眼帘。
就拿我自己从事的自媒体行业来说,很多我关注的账号会每天更新「某某平台某某新账号两周吸粉五十万」,「90后卖衣服年收入三个亿」这样的文章。如果每天与自己比较的都是这类案例,那无论你已经取得了多大的成就,都会显得无比渺小、不值一提。
但在接触自媒体十几年后,我却发现一个规律:这些吸引人眼球的「爆款」成功,往往并不长久。在五年、十年后还能事业常青稳定的是极少数中的极少数。
这,其实就是投机主义给人带来的错觉。
仔细想想,三年前人人皆知的「顶流」,现在还有几个在稳定经营呢?
投机主义,是指专门一窝蜂涌向风口,短期内投入大量资本与人力试图获得快速金钱回报的一种方式。从前的百团大战,后来的共享单车,现在的自媒体短视频,都曾经是投机主义生长的沃土。
它的特点就是短平快,量大,无情,简单,粗暴,并且常常以公司或者团队形式带资本入场。在成百上千个投机主义团队中,是大概率会有爆款成功案例出现,并且被传播到你我眼前的。
于是我们每天被不同的「快速成功」轰炸,应接不暇,也难以去一个个追踪他们在那之后的身影。其实就在高光离去之后,这些投机主义的团队,会拿着快速收割到的一笔钱迅速离场,再迅速去找下一个风口,寻求发家致富的机会。不少行业的「劣币驱逐良币」其实也都是这样发生的。
我们且不讨论这种行为的对与错,但可以确定的是,投机主义的做法不适合大部分人去跟风模仿。
因为在工作中仅仅寻求金钱回报的人,其实是极少数。大部分人在金钱得到满足后会试图追求其他无形的东西,比如社会价值、被尊重感、工作的成就感与意义。一次又一次地追逐投机主义的风口,最终会让大部分人麻木、疲惫、产生虚无感和精神上的空洞。
认识到「快速成功者」「投机者」与自己本质上的不同,是摆脱焦虑的第一步。
「逆行」的长期主义者
越是有很多人架不住投机主义的短期诱惑,身不由己去追逐风口,就越可以预见长期主义者今后的价值。
因此从个人职业规划的角度来讲,我十分推荐大家做一个明智的长期主义者。
看起来仿佛是在与潮流逆行,但其实是独辟蹊径。
与投机主义成功者不同,我们会发现那些基础扎实,走得很远的成功者,往往是孤独打拼积累了七八年才有今天的成绩。
他们或许没有那么快成功,但成果也没那么快被拿走。
很多人的事业都在之后的十年、二十年甚至一生的长度中得以延续。这就是厚实充沛的积累带来的回报。
可惜这样「不起眼」的成功案例,很少被媒体大书特书。因为比起投机主义的快速成功,他们太普通了。媒体只需要你点进文章或者视频两分钟,而不会对他们选择的案例做五年后和十年后的持续验证。
但我们要明白,投机主义者往往是用风口借力才能达到快速成功的目的,风向总会改变,过于拥挤的赛道的成功率也偏低;而长期主义者的积累则是实实在在的技能与学识,无论风口在哪里,都能够稳定输出,并且在积累一点时间后产生质的飞跃。
很明显,后者才更符合大部分人的抗风险能力和职业规划需求。
以5年为阶段,反复打磨优势,完成积累
在当今的社会,一辈子从事一个行业已经不太现实。快速到达自己最理想的职业然后做上五十年,听起来是不是也挺无聊的?
更明智的,是不断「接近更理想的工作」,保持核心竞争力的同时灵活应对这个世界。基于这个思路,我会给大家以下三条建议:
1. 认清个人优势,长期培养
在新的职业规划思路里,与其去找一劳永逸的行业或者职业,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自己的优势才干。
优势才干,就是把我们认知到的成功体验的表象,抽象为更本质的对能力的描述。
表象的成功体验和本质的优势描述有什么区别呢?
比如我从上学的时候开始,一直觉得自己做PPT和演讲特别在行,写文章也比较得心应手。但在真正分析优势才干之前,我对这两件事的认知就只停留在「我擅长PPT」「我擅长写作」的层面。
基于这样的认知,我在规划自己职业道路的时候,大概也只能在「做PPT」「写作」这两条路里面选。
但用优势才干的思路去分析以后,我发现这两件事其实是同一个优势带来的,那就是「表达能力与沟通力」。再具体一点,就是将难懂的理论生动有趣地描述出来,让大家能秒懂。不仅比较擅长做这些,更能从中得到非常大的乐趣、满足感和成就感。
在职业规划领域,有许多帮我们识别个人优势才干的工具,比如著名的盖洛普优势识别器(Strengths Finder),各种优势训练营和教练。我们也可以通过复盘过去经历来逐渐认清自己的优势。
2. 抗住投机主义带来的焦虑影响
在了解了自己的优势后,我们需要用长期主义的思路不断进一步锻炼、强化这些优势。
比如对我来说,只要不断打磨自己的表达能力与沟通力,手段是否用PPT和写作其实并不重要,可以是拍视频,可以是演讲,可以是当老师,也可以是当生涯咨询师。
一旦了解了优势的本质,哪怕PPT和写作有一天被时代淘汰了,我也有自信能够生存下去——只不过是再学习新工具的使用罢了。
明白这一点,我们就可以有意识地抵抗投机主义带来的焦虑。
每一次感到动摇的时候,可以告诉自己,投机主义和长期主义是完全不同的两条道路,互不影响,你走你的风口,我跑我的马拉松,我看的是五年后,十年后,优势是别人带不走的,能够适应各种时代的能力。
3. 以5年为阶段,长期主义和灵活变化相结合
在长期培养优势、不断提升优势技能的前提下,我们还要根据社会环境的实际变化,以五年为一个阶段去思考具体的职业规划策略。
前文中,我们有提到「明智的长期主义」。它的意思是不死抱着一个目标一条路跑到黑,而是积极了解行业变化,必要时调整方向,提前选择有更好前景的跑道。
第一个五年结束了,如果这个方向还靠谱的话下一个五年可以继续。如果环境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则可以考虑调整到类似行业,或者同样可以发挥自己优势才干的其他行业去。
遵循这样的策略,抗风险能力会更大,也可以不断接近自己更理想的工作状态。而且由于积极发挥自己的优势,会更容易如鱼得水,在工作中产生价值感。
在过去的十年二十年里,人们能获得的信息量与机会逐渐增长,在那样的时代中,积极拥抱新机会、勇于尝试拼搏是一个很好的品质。
但在未来,在不靠谱的信息与机会大量增长的环境里,我坚信更重要的品质已经变成了抵抗诱惑、保持清醒与坚持。希望读到这篇文章的朋友,在五年后,可以为今天自己做出的努力而感到庆幸和骄傲。
作者:苏菲,2010年赴日,东京大学修士课程毕业后就职于日本IT公司,现居东京,为自由撰稿人。
相关文章
-
-
2023/12/02(Sat)
「全民跑路时代」:坚持耕耘和追赶风口,到底哪种才是正确的?
今年,出现了一个新词「跑路人」。在多数语境中,这个词会用来代指从社会普遍认知中那些很不错的环境、从他人口中钦羡的待遇中离开的人。从大厂跑路、从体制内跑路、从各种传统或新兴行业跑路……故事的主角往往被一些优质条件吸引进入这些环境,但实际工作后觉得并不适合自己,最终鼓起勇气离开
-
2023/12/02(Sat)
日本IT派遣也开始卷起来了?
近期在各大社交媒体上,关于『赴日IT派遣越来越难做』的投稿突然增加了不少。『刚来日本三个月就被劝退!』『来日本六个月了还没有进现场,一直在待机』『说好的80万月薪变成了少得可怜的18万底薪……』这许多投稿,似乎是人们对赴日工作的期待和现实出现了较大的差距。IT派遣也开始卷起来了吗?这条路真的走不通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