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

  • 选择地区

    选择地区

    上海

    北京

    天津

    重庆

    江苏

    浙江

    广东

    深圳

    海南

    福建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山东

    江西

    四川

    安徽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陕西

    山西

    广西

    云南

    贵州

    甘肃

    内蒙

    宁夏

    西藏

    新疆

    青海

    其他地区

    选择其中的地区

  • 选择职业类别

    选择职业类别

企业入口

2022/08/23(Tue)

全球那么多互联网公司都不招新了,为什么日本公司反而涨薪?

特约作者 / 苏菲

今年大学生就业,主打一个关键词「难」。

尤其是互联网行业,先有国内多家公司先后曝出裁员消息,或缩减校招名额。后有硅谷屡屡出传言说几家顶级大厂都「已经缩减或停止招聘新员工」。一时间,行业内各种忧虑纷扰,互联网真的不「香」了吗?

在这个大背景下,日本的某条春招新闻就显得有点意外了:据日本媒体报道,某家著名互联网公司为毕业生给出了月薪42万日元的offer。据说明年可能进一步将这个数字提升到50万。

要知道,日本本科生工作第一年的平均月薪只有22.5万日元左右。在疫情和互联网「寒冬」的双重背景下,为什么薪资突然近乎翻倍?日本的互联网行业将来值得进吗?

人才紧缺,所有行业都急着涨薪招人

其实特殊的不止互联网。根据日本劳务行政所的调研,2022年东证Prime上市企业中,有40%都大幅拉高了校招工资。

日本媒体普遍认为,涨薪的主要原因来自于人才紧缺。

少子化喊了这么多年,一直都是只闻其声,这两年无论是打工时薪还是校招都终于开始涨薪,实实在在地反映在企业给年轻人的待遇上了,抢金蛋的比赛就此开始。

无论你是脑力劳动还是体力劳动,只要年轻,多少都能吃得到红利。

在日本,大学生就职不看专业。因此对于互联网行业来说,咨询、金融、广告行业、商社等都是抢「金蛋」的竞争对手。尤其是对各个行业中「不差钱」的顶尖大厂来说,人才的价值太重要了,所以不惜工资翻倍也要抢先拉拢优质毕业生。

人才争夺战不光是反映在薪资上,在福利待遇、休假育儿、公司环境和文化上均有体现。当人才越来越珍贵,公司肯下的成本也就越来越高了。

这对于年轻的留学生们来说,是个好消息。

要注意高薪背后的「玄机」

首先,在日本拿到高薪,不一定代表更富裕的生活。因为这两年日本的通胀也同样愈发严重。

从电费、到超市的日用品、粮食,到手机、电器,价格都出现了几十年不曾有的的涨幅。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日元贬值,造成许多商品原材料变贵了,厂商不涨价实在维持不下去。

虽然薪水涨了,但长期下来生活到底变好变坏,还真不是那么简单就能得出结论的。

不过校招涨薪,至少还能用来抵消一下通胀,让年轻人们不至于像中年人们,捏着之前的薪水越过越穷。

另外一个问题是,薪水给高了,企业承担的用人成本风险也会升高。入职时一定要调研清楚,不要被数字冲昏头脑,中了企业的「骚操作」。

一种常见的高薪,是用较低的底薪+预支加班费凑成的。在日本有一个「みなし残業」制度,就是每个月预支一定时间的加班费,在此时间内的加班不再另行支付费用。这个制度在互联网行业很常见,也算不上什么负面的操作,我当年入职的时候薪水里也有一定的「みなし残業」。

如果入职后比较幸运,加班并不多的话,由于这部分预支加班费依旧可以全额发放,是非常划算的。但如果入职后加班时间过长(有这个制度的公司基本上都有此倾向),和另一些在底薪基础上按劳动时间发放加班费的公司相比,最终还真不一定哪家更多。

企业用来吸引学生的往往是「初任给」,也就是第一年工资。但第二年以后,工资涨幅多少就不一定了。少的可能每年固定长个几千日元,多的可能升格一次一下子多一百多万。因此,除了校招工资之外,最好也多关注一下该公司长期的薪资评价和增长体系。

涨薪的日企,值得去吗?

我从不建议大家选择公司时,只根据薪资来做决定。

尤其是初入社会后第一家公司,往往会对我们的工作习惯、礼节、思维方式产生很大的影响,夸张点说,可以直接奠定今后想事情看事情的高度。

所以,还是要综合考虑公司能给自己什么样的经验和平台,做的事情是否真的感兴趣,自己是否认同该公司的文化和价值观,公司所在城市和国家将来的发展等等,综合做出判断。

2014年我自己在求职的时候,就曾经在两份offer之间犹豫过。

其中一家是大厂,给的工资还不错,产品我也比较喜欢;另一家是当时在风口的创业公司,知名度很高,年薪的比大厂多不少,但做的产品我实在是喜欢不起来。

最终综合周围人的意见,考虑到自己想做产品经理,就选择了产品的模式和价值观我比较认同的大厂。

结果入职后不到半年,创业公司就暴雷,他们的产品也很快被市场淘汰,逐渐失去了当时的风光。而大厂这边,入职后我发现每升一个评级,工资都有飞涨,第二年就已经拿到了远超创业公司的薪资。

如果当时因为薪资放弃大厂,真难以想象后来会是什么样子。当年的我运气比较好,自己没想太多就受到了周围正确的指点。大家如果面临类似的选择,可以把功课做好,以免踩雷。

在日本,人才将会越来越「贵」,把自己的软硬技能磨练好,自然会有用武之地。祝愿毕业生们都能找到心仪的工作,为将来的自己选择一条热爱又稳当的路。

数据来源:https://www.nikkei.com/article/DGXZQODL257XR0V20C22A7000000/

https://news.yahoo.co.jp/articles/1b21631118fbce699b1fb01f48517bcc4f463202

作者:苏菲,2010年赴日,东京大学修士课程毕业后就职于日本IT公司,现居东京,为自由撰稿人。

相关文章

  • 2023/12/02(Sat)

    日企中的非日本员工暴增四倍!赴日外国人越呆越舒服了?

    我们都知道,面对日益加剧的少子高龄化问题,日本政府采取了三大对策来增加劳动力人口。这些缓解劳动力短缺的政策变化,同时为日本的企业和社会带来了一系列影响。其中撬动日本社会变化最大的,也与我们最为息息相关的,无非就是外国人的引入了

  • 2023/12/02(Sat)

    「全民跑路时代」:坚持耕耘和追赶风口,到底哪种才是正确的?

    今年,出现了一个新词「跑路人」。在多数语境中,这个词会用来代指从社会普遍认知中那些很不错的环境、从他人口中钦羡的待遇中离开的人。从大厂跑路、从体制内跑路、从各种传统或新兴行业跑路……故事的主角往往被一些优质条件吸引进入这些环境,但实际工作后觉得并不适合自己,最终鼓起勇气离开

  • 2023/12/02(Sat)

    日本IT派遣也开始卷起来了?

    近期在各大社交媒体上,关于『赴日IT派遣越来越难做』的投稿突然增加了不少。『刚来日本三个月就被劝退!』『来日本六个月了还没有进现场,一直在待机』『说好的80万月薪变成了少得可怜的18万底薪……』这许多投稿,似乎是人们对赴日工作的期待和现实出现了较大的差距。IT派遣也开始卷起来了吗?这条路真的走不通了吗?

用户注册

※您提供的电子邮箱会收到注册指南

注册指南邮件已发送

views.customer_sign_up_modal_complete__visual_alt views.customer_sign_up_modal_complete__visual_alt

会员注册还没有完成

注册指南邮件几分钟内送达。
请在24小时以内从邮件的URL进入注册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