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面对日益加剧的少子高龄化问题,日本政府采取了三大对策来增加劳动力人口。这些缓解劳动力短缺的政策变化,同时为日本的企业和社会带来了一系列影响。其中撬动日本社会变化最大的,也与我们最为息息相关的,无非就是外国人的引入了
高考前夕,来聊聊日本人的学历崇拜
特约作者 / 苏菲
虽然因为疫情推迟了一个月,但今年的高考还是快要来了。
我们的经济发展十分迅速,但在教育方面,”考个好大学”的目标依旧同十多年前一样,是未成年期间几乎唯一重要的任务。甚至比起从前,新一代学子们的竞争愈演愈烈,压力也大得多。
隔海相望,培养了一个”宽松世代”的日本社会,到底对学历有多看重?日企在招聘时,学历的作用又会有多大呢?
这故事,要从上个世纪讲起……
1.曾经高度崇拜学历的日本
一个也许会令你意外的事实:在20世纪50-80年代,日本人对于学历与名牌大学的盲目崇拜,远比我们现在要严重得多。
日本文化专家傅高义的《日本中产阶级》中曾经描述过这样的情景:
当日本家庭中其中一个孩子将面临高考时,全家人都会进入战斗状态。
兄弟姐妹在家中会尽量蹑手蹑脚,避免打扰备考生复习;父亲母亲会在物质上为其准备最佳的学习环境;他们会一起在家中研究各个大学的考试方向和报考策略,集合全家之力帮助备考生上名牌大学。
这备战的气氛,听起来和我们现在的高考很像。
但在当时的日本,考个名牌大学能得到的收益远远比我们现在要多得多。
那时候日本的工薪阶层刚刚崛起,日本大企业开始实施终身雇佣及年功序列制度也是同一时期开始的。进入这些大手公司做工薪族,就意味着那个时代前所未有的高薪、安定与社会地位。只要工作不犯什么严重错误,铁饭碗就几乎能端一辈子,还能享受到各种额外的公司福利。
而这一切,基本都在大学毕业的就职阶段一锤定音。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就决定了那个年代的”日本梦”的模样:上个好大学 = 进入大手公司 = 安定一辈子。
直到泡沫经济破裂为止,这都是日本一亿中产阶级的终极梦想,社会精英的标准人生模板。
在那时候,学历几乎等同于一个人将来的发展前途和社会地位。所以对高考的倍加重视,与对学历的高度崇拜也就不足为怪了。
2.“日本梦”破裂的后泡沫时代
在泡沫经济的顶峰,日企对于大学生,尤其是名牌大学毕业生的争夺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企业会在学生毕业前就早早给出高薪条件,尽一切手段保证他们选择自己的公司,甚至连面试时的车马费也是给的毫不吝啬。出手大方的企业,仅仅是去面试走个过场,就给学生每人3万日元(合人民币近2000元)的交通费。
当时,靠四处跑面试整点零花的学生也不在少数。
然而泡沫的破裂,大小公司的陆续破产,使得终身雇佣的神话破灭了。
也是从这个时期开始,跳槽(日语为”中途采用”)这一概念也真正开始在日本被广泛接受。由于跳槽时,工作成果成为更加重要的衡量标准,全社会对于学历的重视程度也随之淡化。
如今,日本社会对于学历的崇拜比起上个世纪50-80年代要佛系得多,漂亮的学历也不再完全等同于未来的个人仕途了。
3.奶奶眼中的大学生
那么现在,日本社会对于学历的观念到底如何呢?
我想,那更类似于”奶奶眼中的大学生”一样的存在。
不知道你是否有一个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坚定地认为,只要上了大学,就是无比优秀的社会精英。这是因为在他们那个时代,上大学这件事的难度可能和现在考985差不多。
这样的旧观念使得那一辈人对于大学生这个身份特别敬仰——即使现在成为一个三本的大学生并不是什么难事。
在日本,类似的旧观念使得年长者以及老牌企业依旧对名牌大学有一定的偏好。一些50岁以上的日本人,听说是名牌大学毕业的学生,会立刻肃然起敬。一些日企在筛选简历时也会有”名校情结”。
然而,对于名校生来说,这些偏好能带来的收益,比起从前已经非常有限了。
首先,在不断更新的公司内部评价标准中,学历能起到的作用已经微乎其微。如果一个人业务能力不行,哪怕是东京大学毕业,也照样得不到重视和晋升。
其次,跳槽已经成为很多日本人的职业道路中无法避免的一环。通过跳槽,学校一般但业务能力强的人照样可以进入大手公司,而工作几年还傍着学历吃老本的人则会逐渐失去市场竞争力。
如今,名校学生也许在校招中,占有一些短暂的便宜。但这便宜的效果已经越来越短、越来越弱。一般学历或者学校拿到顶级offer的案例也越来越多。即使是非名校的毕业生,如果能抓住自己所能得到的面试机会,进入尽量好的公司和正确的行业,也可以通过在工作中的持续努力跳槽到顶级公司。
学历已经无法决定一个人的一生。持续的努力和智慧才会。
无论是面向高考的学生,在准备就业的大学生,还是已经进入社会,也许对如今的我们来说,抓住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去争取最大限度的机会,才是最佳策略。
作者:苏菲,2010年赴日,东京大学修士课程毕业后就职于日本IT公司,现居东京,为自由撰稿人。
相关文章
-
-
2023/12/02(Sat)
「全民跑路时代」:坚持耕耘和追赶风口,到底哪种才是正确的?
今年,出现了一个新词「跑路人」。在多数语境中,这个词会用来代指从社会普遍认知中那些很不错的环境、从他人口中钦羡的待遇中离开的人。从大厂跑路、从体制内跑路、从各种传统或新兴行业跑路……故事的主角往往被一些优质条件吸引进入这些环境,但实际工作后觉得并不适合自己,最终鼓起勇气离开
-
2023/12/02(Sat)
日本IT派遣也开始卷起来了?
近期在各大社交媒体上,关于『赴日IT派遣越来越难做』的投稿突然增加了不少。『刚来日本三个月就被劝退!』『来日本六个月了还没有进现场,一直在待机』『说好的80万月薪变成了少得可怜的18万底薪……』这许多投稿,似乎是人们对赴日工作的期待和现实出现了较大的差距。IT派遣也开始卷起来了吗?这条路真的走不通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