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面对日益加剧的少子高龄化问题,日本政府采取了三大对策来增加劳动力人口。这些缓解劳动力短缺的政策变化,同时为日本的企业和社会带来了一系列影响。其中撬动日本社会变化最大的,也与我们最为息息相关的,无非就是外国人的引入了
一个职场菜鸟在日本六年的成长之旅
正式东渡
如果问对于年过三十的我而言,人生最重要的选择是什么,我一定回答是回国。如果还能再说一个的话,2008年的东渡日本是我最后的答案。您可能会问了,为何当时会离开祖国,远赴东瀛呢。的确,当时的大环境更偏向欧美之类的英语国家,日本尽管技术发达,文化相近,但是毕竟还是在亚洲,综合吸引力总是差了那么一点,所以我相信大多数人选择日本更多的是基于个人的考量,比如离家近。。。。
我选择日本则是因为常年的文化浸染。相信对日本感兴趣的人或多或少都是从日本的流行文化开始的,父母辈为高仓健的硬派而倾倒,我则是被哆啦A梦的世界所吸引。亲眼看看那个梦中的机器人所生活的世界是怎样的,是我长久以来的一个不大不小的心愿。大学毕业之后,在欧美国家和日本之间没犹豫多久,就决定了去日本体验一番,开始了留学生活,当然离家近,学费相对便宜也是重要的因素。
初入社会
日本开始的几年是单纯又迷茫的学生生活,之后同大多数留日工作的华人一样,在和日本学生同场竞技了约半年之后,我拿到了目标企业的内定(offer)。但和大多数在日工作的华人不一样的是,我换工作的频率相对较高,一直是朋友圈中的不安定分子。作为一个基于各类数据分析解决商业课题的人来说,我在短短的数年之间经历了很多不同的行业,体验过日资和外资,经历过企业的并购和重组,这些经历帮助我提升商业感觉的同时,也让我磨练了相应的能力。
小生我的第一家公司是日本的综合咨询公司,现在想想都觉得面试这家企业的过程顺利到不行。她的特点很鲜明,1.属于日本两大咨询公司之一,名气大,市场价值高;2.来自日本最大的金融集团,有大腿,不易倒;3.积极拥抱IT,类似埃森哲,BCG的综合性咨询公司,不容易掉队;4.老牌日企,待遇高,管理成熟。这些对于当时希望能够在IT金融方面有点建树的我来说,这家公司是一个很合适的起点。尽管我对它的企业文化不置可否,但对刚刚步入社会想体验成熟管理系统的人来说,这个公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现在想想,无论是从学生转型成为社会人的角度,或是从日本职场文化的角度,第一家公司给我的冲击都可以说是极其之大。如果有后辈向我咨询如何选择公司的时候,我会将公司的管理体系和企业文化作为重要的指标让后辈参考。在第一个东家的工作对于我来说是痛苦并快乐的一段时光,日企独有的同期文化使得我在公司认识不少同时进公司的好友,那种在职场高压之下的同甘共苦犹如沙漠中的绿洲一样,稀少但是美好。
横跨职场
进入社会的第二年,数据革命开始席卷全球,人们越来越开始意识到数据的重要性,对分析有兴趣的我开始寻找相应的机会,那个时候自己也很犹豫,毕竟离开高薪的工作并不是一个理性的选择。在将近一个月的跌跌撞撞之后,小生我横跨业界,从IT咨询直接跳到了广告行业,开始在外资的4A广告为企业制定市场营销战略,也开始了我在数据分析的职场生涯,直到回国。同时也是从第二家公司开始,我开始偏离了日企的轨道,在外资和准外资中匍匐前进。
我相信每一个在日本工作的中国人都会面临一个选择,日企或外资?日资稳定且看重年功序列,人际关系压抑但好混;外资讲究实力,节奏快压抑的感觉较少。这是人们对两者不同的主要感觉。这种感觉在大方向上其实是对的,当办公室里面有一些在海外工作过的日本人或是有老外上窜下跳的时候,整个办公室的气氛会相对轻松很多,比之日本企业的压抑,外资的轻松往往让我们中国人舒坦不少。但是毕竟是在日本,外资人生地不熟的弱点也会暴露在外,订单抢不过日企,职场环境就会没那么稳定。所以,日企或外资?取决于你的个人性格和职业规划。
记得是在第二家公司的时候,小生我曾被一个日本人问过中国和日本的工作感觉有何不同。当时的我沉思片刻,回答是“不知道”。是啊,对于当时的我来说,踏入社会未足三年,又是个仅混过日本的菜鸟,实在是不知道应该如何回答。或者说,即使是在8年之后的今天,我仍然觉得中日的不同–一言难尽。
第二人生
在日本工作了将近6年之后,我决定于18年正式回归了祖国。很多人问我日本环境优良,生活安逸,回来中国这个竞争激烈的环境是何苦来哉。其实,当时我也是权衡利弊许久才最终决定。选择是否回国的利弊十分明显,一个在日本工作生活的人要不要回国主要取决于对未来生活方式的选择。从利的角度来看,在文化语言没有障碍的情况下祖国的舞台更大,一些在日本很难从事的职位在祖国更易得手;其次则是因为祖国仍处于成长期,接触新东西新业务的速度会远快于日本,职业生涯会更加有趣;当然我们作为中国人更加熟悉祖国的文化环境,在自己的主场心态都会相对轻松一些。另一方面的弊端也是清晰明了,祖国的人才竞争激烈,偶尔会让人有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感觉,谁能保证自己就是那个将呢;同时贫富差距大,中产的生活质量容易下滑也是让部分人不愿回去的拦路虎。总而言之,想挑战则回国,想安逸则不回,这个是我对判断是否回国的简单粗暴的方法,想稍稍挑战一下人生的我选择了回国模式。
中日差异
回归祖国并没有想象中的顺利,和那些海外功成名就带资归国的大牛相比,小生我选择的是稳扎稳打,将国内的企业先磨练一下自己并熟悉一下国内的职场环境。在经历了不少有趣的失败之后,总算是进入了一家目标的房地产央企,开始了自己的第二人生。在回国之后的一年半里,感受到了不少中日职场文化的不同。
即使是在海外,常常关注国内新闻的人应该会知道国内对匠人精神的推崇,在某个领域中不断提升改进,将事情推动到极致的精神被无数国人尊敬,认为是【Made in Japan】风靡世界的原因。有趣的是某个国内的教授也曾说过,可以在考试中取得90分的人就不要为了剩下的10分花费太多的精力。这两种思维方式的碰撞我也常常在职场中有所感觉。例如,同一个项目,日本职场可能会消耗半年时间,将项目推动到95分以上;而中国则可能使用3个月的时间将项目完成到85分。两种思维方式在商业中有时候很难区分优劣,更多会在不同的项目中产生不同的效果。
另一方面,国内重视速度而相对轻视计划管理,对项目的推进更加重视“做”,错了则纠正改进,在试错中完成任务。唯一的问题是可能会成“想到哪走到哪”导致工期混乱。与之相反,日本则更重视“计划”,尽可能将每一步规划完毕之后,再开始严格根据计划一步一步推进。麻烦在于时间长,对一些紧急的事件反应慢。两种工作方式的不同很能反映中日两国人的性格差异,有趣至极。
人生目标
到写下这篇文章的时间为止,小生我已经回国一年半左右,在这短短的时间里,被无数次问你为啥回国啊,国外的空气那么新鲜。小生我一般看人回答,对于看热闹的则回答海外难混;对认真的则回答帮助祖国人民提升生活水平,但这个往往被嘲笑的更多。是啊,回国之后每当遇到不顺利,我就会和大多数人一样怀疑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但是每当自己的工作确实有发挥作用帮助到社会的时候,又为了自己能够接近目标而开心。通过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帮到生活在同一片大地上的人们,是我人生第二阶段的目标吧。
完。
相关文章
-
-
2023/12/02(Sat)
「全民跑路时代」:坚持耕耘和追赶风口,到底哪种才是正确的?
今年,出现了一个新词「跑路人」。在多数语境中,这个词会用来代指从社会普遍认知中那些很不错的环境、从他人口中钦羡的待遇中离开的人。从大厂跑路、从体制内跑路、从各种传统或新兴行业跑路……故事的主角往往被一些优质条件吸引进入这些环境,但实际工作后觉得并不适合自己,最终鼓起勇气离开
-
2023/12/02(Sat)
日本IT派遣也开始卷起来了?
近期在各大社交媒体上,关于『赴日IT派遣越来越难做』的投稿突然增加了不少。『刚来日本三个月就被劝退!』『来日本六个月了还没有进现场,一直在待机』『说好的80万月薪变成了少得可怜的18万底薪……』这许多投稿,似乎是人们对赴日工作的期待和现实出现了较大的差距。IT派遣也开始卷起来了吗?这条路真的走不通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