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

  • 选择地区

    选择地区

    上海

    北京

    天津

    重庆

    江苏

    浙江

    广东

    深圳

    海南

    福建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山东

    江西

    四川

    安徽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陕西

    山西

    广西

    云南

    贵州

    甘肃

    内蒙

    宁夏

    西藏

    新疆

    青海

    其他地区

    选择其中的地区

  • 选择职业类别

    选择职业类别

企业入口

2021/04/02(Fri)

从clubhouse聊聊日本人特殊的人脉扩展

 特约作者 / 苏菲

Clubhouse可谓是牛年第一个全球「现象级APP」。

这款已经上线一年的语音聊天室服务,自从马斯克的加入突然爆火,从2月1日至16日,下载量从350万飙升到810万。甚至很多一开始嗤之以鼻的大佬级人物,不久后都默默删除「clubhouse就是跟风」的言论,加入真香大军。

在使用clubhouse的短短几周内,我深刻感受到这款APP中的人脉拓展方式,简直像极了日本的商业社会!你也许对语音聊天不感兴趣,但也许想知道在日本,人们是如何扩大商务人脉圈的——这正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话题。

日本的商务人脉圈,尤其是某个业种的人脉圈往往是非常封闭的。

作为外国人,我们也许能够在日本企业内顺利工作一辈子,也可能拥有一些要好的工作伙伴,但这不意味着就能真正融入他们的人脉圈。同在国内一样,要想编织一张较为有效的人脉网,需要付出巨大的时间与精力。而对于半封闭的日本人脉圈来说,也许付出的还要更多。

半封闭的半熟人社交

Clubhouse的邀请码制度,严格控制了用户的扩张速度。初期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一部分人似乎发个朋友圈就可以轻松将邀请码收入囊中,另一部分人却是「一码难求」。

这个现象充分说明,clubhouse初期的用户圈仅限于一个较窄的范围,并且用户之间都有着非常紧密的熟人关系,圈子可以说是半封闭的。

这一点和日本人的交往习惯特别相似。

同业种的从业人员跨公司相识,除了日常工作外,最多的场合大概就是业种交流会了。

业种交流会一般分为两个类型,一种是完全为了公司推广,通常会对外公开信息,自由接受报名。而另一种交流会则不太会将信息完全公开,只在固定的圈子里邀请投放。

不少人刚进入一个业界,总觉得第一种公开交流会可以建立较广的人脉,于是兴致勃勃的报名参加,忙乎一天交换了好几十张名片回来,最终却发现收获却也只有名片而已。这类交流会的内容,也通常是各个公司宣传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如果不亲自登坛演讲,大多数时候都是默默地做一个小透明。

第二种交流会,目的才是高效率的拓展、维系人脉以及交流业界内的小道消息。但如果没个圈内熟人,谈何参加,恐怕是连交流会的信息都不知道!正如clubhouse,没人发「邀请码」,很难进圈。

正确的解决方式是,先着眼于自己的身边(学校、公司),寻找可以带自己进圈的关键人物,先与之建立紧密的联系,积极表示自己希望参加高质量的交流活动,以此来寻求第二种交流会的参加机会。

通过熟人介绍来认识二度人脉,这种半熟人社交可以保证扩展开来的人脉一开始就有较高的信赖度,避免「交换名片后老死不相往来」的无用功。

慢热而紧密的人际链接

 

在clubhouse里有这样一个现象:部分房间会围绕着几个固定成员形成小圈子。每一次聊天可能会有些新成员加入,但转来转去,核心总还是那么几个人,出席率最高的也是这几个人。

在日本的人际圈中也有类似的现象。仅仅熟人介绍只是一个开始,我们需要定期参加绝大部分活动,经过一段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慢慢成为圈子的「核心成员」。

这一点和中国人的人际关系很不一样。在国内时遇到聊得来的圈子,经常会一拍即合,大家关系迅速升温。融入日本圈子的周期则要长得多得多,可能需要几个月、半年、一年,经常露脸,和每个成员逐渐熟悉后才会被真正接受。不过好处是,一旦建立起信任,这份关系就很难被破坏,作为一个共同体,圈子成员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会频繁分享信息和互帮互助,身处其中也会受益匪浅。

很多朋友在了解这一点之前,会以中国人的习惯尝试进入日本圈子,过了一两个月,参加了四五次活动依旧感到没有融入,便升起一股挫折感,认为日本人实在太冷漠不近人情。其实很多时候并非如此,只是大家的节奏不一样罢了。只要有耐心和足够的沟通能力,成功融入日本各行业圈子的中国人前辈并不在少数。

集体对于个人的低容错度

曾经有一位日本前辈对我说过:「如果你有什么事搞砸了,日本人报复的方式,便是四处说你的坏话。」

在这种固定半封闭的小圈子中,一旦某个人做了一些不符合圈子集体利益或价值观的事情,流言便会迅速扩展开来,「肇事者」也会被集体迅速排除在圈子之外。

这和日本岛国自古以来的小村落式人际网不无关系——正因为小圈子里要求每个人互相有高度的信任,要求每个人都要更多地为其他成员着想,所以人们对可能危害他人的言行或者自私的成员容忍度极低。

要想避免这种情况,倒也不难:

1.在有充分把握之前,凡事低调总比高调好。

2.如果自己的言行可能影响到他人,最好向有经验的前辈单独咨询一下,看看自己的做法是否会有问题。

3.不做伸手党,在接受别人恩惠的同时,也记得多多付出。如果自己还没有帮别人办事的能力,出去旅行常记得带土特产,或者活动时多出一点力也可以。重要的是表达有来有往的心意。

耐心、低调、坦诚、无私。这几个词便是能够长久融入小圈子的关键。

在我们聊了这么多日本人际圈子的细节后,你会不会觉得,我的天,和日本人交往实在太麻烦了!

正如开头所说的那样,在日本企业工作,其实并不一定要融入日本的行业圈子。大多数时候,认真完成自己的工作,和同事保持愉快的关系就足够。

但是,对于那些想要在公司里更进一步,或者是想要创业、独立的人来说,建立在日本的人脉则是必不可少的。

换个角度思考,也正因为麻烦费事、费心费力,所以能够成功融入日本圈子、扩展广阔人脉的中国人并不多——这就意味着,能做到的那些人,会独占更多的资源和机会。

是否需要去做这些,说到底,全看你自己的需求和选择。

作者:苏菲,2010年赴日,东京大学修士课程毕业后就职于日本IT公司,现居东京,为自由撰稿人。

相关文章

  • 2023/12/02(Sat)

    日企中的非日本员工暴增四倍!赴日外国人越呆越舒服了?

    我们都知道,面对日益加剧的少子高龄化问题,日本政府采取了三大对策来增加劳动力人口。这些缓解劳动力短缺的政策变化,同时为日本的企业和社会带来了一系列影响。其中撬动日本社会变化最大的,也与我们最为息息相关的,无非就是外国人的引入了

  • 2023/12/02(Sat)

    「全民跑路时代」:坚持耕耘和追赶风口,到底哪种才是正确的?

    今年,出现了一个新词「跑路人」。在多数语境中,这个词会用来代指从社会普遍认知中那些很不错的环境、从他人口中钦羡的待遇中离开的人。从大厂跑路、从体制内跑路、从各种传统或新兴行业跑路……故事的主角往往被一些优质条件吸引进入这些环境,但实际工作后觉得并不适合自己,最终鼓起勇气离开

  • 2023/12/02(Sat)

    日本IT派遣也开始卷起来了?

    近期在各大社交媒体上,关于『赴日IT派遣越来越难做』的投稿突然增加了不少。『刚来日本三个月就被劝退!』『来日本六个月了还没有进现场,一直在待机』『说好的80万月薪变成了少得可怜的18万底薪……』这许多投稿,似乎是人们对赴日工作的期待和现实出现了较大的差距。IT派遣也开始卷起来了吗?这条路真的走不通了吗?

用户注册

※您提供的电子邮箱会收到注册指南

注册指南邮件已发送

views.customer_sign_up_modal_complete__visual_alt views.customer_sign_up_modal_complete__visual_alt

会员注册还没有完成

注册指南邮件几分钟内送达。
请在24小时以内从邮件的URL进入注册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