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

  • 选择地区

    选择地区

    上海

    北京

    天津

    重庆

    江苏

    浙江

    广东

    深圳

    海南

    福建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山东

    江西

    四川

    安徽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陕西

    山西

    广西

    云南

    贵州

    甘肃

    内蒙

    宁夏

    西藏

    新疆

    青海

    其他地区

    选择其中的地区

  • 选择职业类别

    选择职业类别

企业入口

2020/10/27(Tue)

人生不变的风向标是自己的内心

大V自由撰稿人苏菲

【人物简介】

苏菲,2010年赴日留学,东京大学建筑系硕士毕业后进入Recruit,作为产品经理负责Hotpepper Gourmet的APP产品更新与开发。后促成阿里巴巴与Recruit合作,第一次将支付宝线下支付导入日本。2017年独立,开始专注于自媒体与中文创作领域的工作。

赴日契机和校园经历-兽医和建筑学

大学毕业后我选择来到日本读研。其实我的专业是建筑学。

专业是自己选的,父母一直都尊重我的选择。当时我的志愿一个是兽医,因为喜欢动物,一个是建筑,因为喜欢美术和设计。

兽医没有特别好的选择,就选了建筑。其实现在我依然有想当兽医的想法。可能等年纪再大一些,中年以后有了金钱和时间,会当做完成自己的心愿去学兽医。

上学的时候刚开始想去德国,但是遇到一个学校去日本的交流的机会,让我意识到了比起德国其实我更想去日本。虽然选拔由于日语水平不够没有通过,但是在此之后我转变方向,从大二开始自学日语,准备申请日本留学,虽然建筑专业很忙,但还是抓住了一切时间来学日语。毕业后来到日本,通过入学考试后,进入东大就读建筑学的硕士。

来了日本以后发现,在国内处于欣欣向荣阶段的建筑行业,在城市开发完善的日本已经是一个夕阳产业。这让我预见了,国内再过十年二十年可能也会进入日本现在的阶段。而且建筑行业有非常长的职业成熟期,想到自己四五十岁,终于进入职业巅峰,所在行业很可能已经走向下坡路,因此毕业后我放弃了选择建筑行业的工作。

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我进入日本最大的互联网企业Recruit做产品经理。看起来是毫无关联的领域,但其实做建筑和做产品经理很像,各个细分的分支都需要懂一些,把分支统筹起来,做出一个符合自己设计的概念的产品,这个思维是相通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其实也算是所学专业的跨行业型学以致用吧。

在校期间过得很开心,压力比大学要少。我业余参加了很多课外活动和社团。过得特别活跃。我天性喜欢交朋友。当时还和东京各大名校的中国朋友组织了一个首都圈名校联盟。

在伊势做观光旅游体验

如何成为一名KOL-一切都是顺延自然

我在网络上的活动是从到日本之后开始的。刚来留学时,申请留学的过程中有很多经验想分享,一开始写在一些论坛上,刚好当时知乎开始公测不久,我收到了朋友的邀请,就在上面系列化了一下这些内容。完全没有想过有一天要做KOL,只是单纯的想要表达,觉得这些记录可以帮助别人。知乎上有很多特别优秀的人,能和他们互动,能交到很多有闪光点的朋友,是我最大的动力。

写东西时我很集中投入,对我来说是很享受和有意思的体验。所以许多年一直做了下来,粉丝数都是慢慢积累的。成为KOL对我来说反而是一个意外。只是做着喜欢的事,一路慢慢走来,自然而然的结果。网络第一批KOL可能都是这样。当时还不存在KOL这个职业,大家只是有分享的热情,然后被时代的浪潮推着,不知不觉就成了KOL。特别在创作这方面,只有喜欢创作才能坚持。

体验观光旅游的工作,看起来很快活,其实非常需要体力,连续的坐车爬山下水,比自己出去旅游累多了

第一份工作的经历-从建筑学到产品经理

当时找工作,只知道自己不想做建筑,却不知道想做什么。于是在学校的就职中心,花了两个下午去翻看行业地图。当时筛选出的两个想做的方向,一个是快消的Marketing,还有一个就是IT的产品经理。后来就进了Recruit。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是正确的。我的性格和公司的企业文化很符合。毕业后在Recruit工作了三年。

 

进公司后我们先接受了一个月的开发培训,根据培训的结果分配新人的部署。我当时做了Inbound的美食网站,面向来日本旅游的中国人。建筑专业学的平面设计让我对UI的美工做起来也比较得心应手。培训结束后我被分配到了当时在整个集团中人气最高的Recruit Lifestyle。而且这个培训的作品给我后来的工作埋下了伏笔。

第一份工作做的是Hotpepper Gourmet的美食App,需要产品跟开发一起做,自学了iOS开发,做了将近一年。当时我经常在公司分享一些国内的互联网情报,在互联网行业日本一直学美国,但是其实中国做的也很好,我就把国内的互联网发展动态分享给同事,他们对中国的互联网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聊到阿里巴巴时,我们谈到了合作的可能。这也促成了我们和阿里巴巴的合作。后来这项新规事业的规划变成我的工作内容。阿里巴巴当时正准备把支付宝导入到日本,当时Recruit也在思考AirRegi系列产品新的可能性,我们就进行了战略合作,第一次把支付宝导入到了日本。还记得第一笔在日本的支付宝支付是在我们顶层的食堂。现在出门旅游还经常能看到我当时导入支付宝的客户,作为第一份工作的成果还是挺值得纪念的。

第一份工作选择大公司,在我看来是有意义的,大公司里有很多优秀的上司前辈,可以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东西。最基础的包括日本公司的文化和礼仪,这些在我后来自建门户时都是不可或缺的基础。另外就是思维方式,在新产品企划中,如何去策划去预估,这些都是重要的收获。

我很喜欢Recruit这家公司,喜欢它的氛围文化,虽然我没有在其他公司做过,但是如果我有一天会回到公司工作的话它依然会是我的首选。

一天中必要的工作结束后,有时会找个咖啡店或者酒馆喝着咖啡/酒写东西

离开舒适区奔向新天地-一道团队与个人的选择题

17年的时候,国内自媒体开始发展,知乎开始给我带来很多合作,其中有日本本土的旅游业公司,会邀请我去做体验,写下感想反馈,作为他们今后开发旅游产品的参考。这些合作需要频繁请假,当时自己又在筹备写书,越来越觉得两边无法兼顾,面临二选一的选择。在公司努力工作专心升职,还是辞职做自己的事。犹豫了大概两个月,最后的契机是我的直系上司突然辞职了,我不想给上司前辈添麻烦这一点顾虑也消除了,就选择了独立。

美食也是必不可少的,日常调节心情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吃好吃的

独立之后的职业发展-如何比时代走快一步

在辞职之后,我其实也对自己的发展方向做了一些调整。当时很多人的目标都是做好KOL,不断输出,积攒粉丝,接广告。但是我后来没有往这个方向走,原因有很多。首先,本来就是靠优质的创作去增加影响力,但是又要接广告,作为一个商业模式让我觉得有点自相矛盾。也比较违背自己创作的初心。

后来我调整了方向,选择了ToB,做咨询和运营,不是靠广告而是直接给公司干活。这个也是我现在主要的发展方向,比如有一些日本公司想在中国做媒体做推广,但是不知道从何下手,我就帮他们做规划做实施,和实际的内容制作。在这份工作上,KOL这个身份是我的背书,我自己的粉丝数可以让我在客户那里得到信任。其实我基本没有做过营业,都是公司来找我或者已有的客户介绍,其中有一些到目前都在长期的合作。今天也有人在网上找到我,约了我去聊合作。我觉得这也是KOL的一个好处,它不光可以给你带来影响力或者是广告费,更多时候可以给你一个背书。当年我找阿里巴巴的时候也有体会,这个背景可以让我得到更积极的回应。现在这些比直接的金钱收入更重要。

而且从行业趋势来看KOL也并不乐观。随着头条系抖音的出现,平台系有了一个新的动向。平台不再靠KOL,而是靠算法去做推送。因此用户看到的并不是自己关注的账户而是算法推送的推荐内容。这个做法引起了其他平台的模仿,逐渐地降低了KOL的权重。这其实是平台和KOL之间的明争暗斗。KOL在平台上创作内容,KOL接广告,这个以往的模式中平台是不收益的。因此平台选择了削弱KOL的存在,让甲方选择平台而非个别的KOL。现在主流平台都顺延了这个做法。作为平台来说这确实是明智的选择。在当时我也是看到了这个趋势,预想到了目前的模式KOL会很处于尴尬的境地。实际上现今KOL除了一部分大号,小规模的账户已经很难盈利。

建筑业的趋势也好,KOL的趋势也好,我是一个经常会反省的人。每天接受到新的讯息,加上自己的切身体会,都会让我重新去审视自己的处境。这可能是一个让自己有大局观,可以审时度势的习惯。

为了保持健康,有足够的体力,日常锻炼是必不可少的,每星期至少会有五个小时的锻炼时间

选择自由职业的得失-甲之蜜糖乙之砒霜

自由职业意味着整个生活方式的改变。而对工作的评价,目标设置,工作方式都因人而异。这决定了有人适合有人不适合。

好的方面,首先就是自由不受约束,意外的发现这种生活方式轻松又节俭,旅游可以选择淡季,办事也可以错峰,在家做饭也比较节省费用。不需要多余的沟通,单独工作比在团队里工作压力小。有很多时间留给自己,很多时间用来思考,面对人生。在团队里,他人会给你一个方向和理由,现在需要事事自己做决定,每做一件事首先都会思考自己要不要去做。

但其实也没有大家想象的随心所欲毫无约束,客户时不时也会遇到自己不合拍的人。工作上的压力依然是有。

不好的方面也不少,比如在公司里有很多的学习机会,可以看到别人的工作,可以从上司和前辈那里得到启发,可以得到很多业界的信息。这些都是自由职业者很难获取的。这个过程中,长期来看就很怕自己被拉下。因此自由职业可能更适合有危机感的人。

在北海道做观光旅游体验

今后的规划-稳中求进,步履不停

和所有的自由职业者一样,职业上的稳定是目前最大的目标。在这个基础上,因为有很多空余的时间,想去寻找更多想做的事。

过去可能会觉得,自由职业本身就是一个终点,但是当习惯了这一切,就开始思索什么是我真正想做的。人总是不满足于现状的,在这之上还有什么样的境界,我依然在不断思考和探索。

在福冈做观光旅游体验

对晚辈的建议-世间噪音太多,跟随自己的内心

对我来说一路走来,大多数事情其实都是没有目的的,更多是出自热情和喜欢的自然而然。我不敢断言这个方法是否适合所有人,但肯定适合我。

如果你有一个目标,确定什么是自己想要自然很好,但是很多时候我们会被社会带着,把一些自己并不想要的东西作为目标,比如大家都觉得自己想挣钱,但如果不是内心真正想要和真正喜欢的,就会活得很痛苦。很多人随着流行想火想当网红,但如果内心不喜欢创作,就很难在这条路上走远。要排除外界的噪音,看清自己的内心,尽量让自己的脚步和内心一致,做一个努力而幸福的人。

相关文章

  • 2023/12/02(Sat)

    日企中的非日本员工暴增四倍!赴日外国人越呆越舒服了?

    我们都知道,面对日益加剧的少子高龄化问题,日本政府采取了三大对策来增加劳动力人口。这些缓解劳动力短缺的政策变化,同时为日本的企业和社会带来了一系列影响。其中撬动日本社会变化最大的,也与我们最为息息相关的,无非就是外国人的引入了

  • 2023/12/02(Sat)

    「全民跑路时代」:坚持耕耘和追赶风口,到底哪种才是正确的?

    今年,出现了一个新词「跑路人」。在多数语境中,这个词会用来代指从社会普遍认知中那些很不错的环境、从他人口中钦羡的待遇中离开的人。从大厂跑路、从体制内跑路、从各种传统或新兴行业跑路……故事的主角往往被一些优质条件吸引进入这些环境,但实际工作后觉得并不适合自己,最终鼓起勇气离开

  • 2023/12/02(Sat)

    日本IT派遣也开始卷起来了?

    近期在各大社交媒体上,关于『赴日IT派遣越来越难做』的投稿突然增加了不少。『刚来日本三个月就被劝退!』『来日本六个月了还没有进现场,一直在待机』『说好的80万月薪变成了少得可怜的18万底薪……』这许多投稿,似乎是人们对赴日工作的期待和现实出现了较大的差距。IT派遣也开始卷起来了吗?这条路真的走不通了吗?

用户注册

※您提供的电子邮箱会收到注册指南

注册指南邮件已发送

views.customer_sign_up_modal_complete__visual_alt views.customer_sign_up_modal_complete__visual_alt

会员注册还没有完成

注册指南邮件几分钟内送达。
请在24小时以内从邮件的URL进入注册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