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

  • 选择地区

    选择地区

    上海

    北京

    天津

    重庆

    江苏

    浙江

    广东

    深圳

    海南

    福建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山东

    江西

    四川

    安徽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陕西

    山西

    广西

    云南

    贵州

    甘肃

    内蒙

    宁夏

    西藏

    新疆

    青海

    其他地区

    选择其中的地区

  • 选择职业类别

    选择职业类别

企业入口

2020/08/21(Fri)

日本职场剧中哪些是真,哪些是假?!你可别原样学“加倍奉还”

特约作者 / 苏菲

最近,一部时隔七年推出了第二季的日本职场剧火了。

自播出以来,该部电视剧的收视率一路飙升。继第一季的“平成年代日剧收视率第一”之后,暂居“令和年代日剧收视率第一”的位置。

为什么这部电视剧在日本可以引起这么大的反响?除了精良的制作和演员精湛的演技之外,它还拍出了日本上班族们想成为又无法成为的样子。

如果要做个比喻,它可以说是日本上班族们心目中的“修仙爽文”。

你办不到的,主角能办到;

你被压下来的这口气,主角帮你出;

你看不惯的事,主角帮你骂!

这就是爽文的精髓。也是这部剧继续爆火的原因。

只是,看剧看的挺爽,现实生活中你可别这么干啊。

那么在剧中有哪些是实写,又有哪些是日本企业和上班族的“臆想”呢?我们今天就来挑几点分析一下。

(文中不涉及重要剧情剧透,请放心食用)

开会怼人全靠吼?!

在剧中,正面怼反派时的怒吼,都吼出了上班族的不满,吼出了大家心目中的正义,让人身心舒爽。在银行董事会的情境中,也屡屡出现股东互吼,甚至当众“土下座”(下跪)的场面。

这其实是一种艺术处理。将生活中隐藏在水面下的矛盾用戏剧化的动作表情呈现出来,才能使观众更容易接收到剧中的情绪。

然而在现实中,利益冲突和怼人的事儿不比剧里少,如此激烈的行为却实不多见。

在如今的社会环境里,对着同事或下属怒吼,很可能会让你戴上“Power Harassment”(日式英语,意为职权骚扰)的帽子,甚至受到公司处分。向上司怒吼,可能不会被认定为职权骚扰,但却极有可能因情绪不稳定而被当作公司里的“炸弹”。

在现实中,“面子上的和谐”对日本人和企业来说特别重要。尤其像银行或大型传统公司这样的环境中,大家都是老油条,当面撕破脸的人着实不多。

上司压迫下属的方法可能是冷暴力或者软性暴力,比如制定一些不合理的规则强迫员工遵守,语调平静却用打压他人自尊的说话方式让下属难受,在人事或者评价上不公正等等;同事间的利益斗争也都是不动声色,比如写一封极具礼貌但充满控诉的长邮件给同事上司及组员来搞事情,或者暗地里传播对方的谣言等等。

在这里,我们给大家两点建议:

1.过于激烈的沟通在当今的日本是政治不正确的。如果你遇到情绪激烈的上司或者喜欢怒吼的同事,那绝对不是正常的。请尽早和公司相关部门沟通或考虑离开该职场环境。

2.可以观察一下你所在的公司里效率较高的“怼人”方式。一般来说,尽量少带情绪,多讲逻辑,并在适合的时机,向正确的部门及对象传达信息。

居酒屋和咖啡厅里大声密谋?!

在剧中,曾经多次出现主角们于居酒屋和咖啡厅内“大声密谋”,让人捏一把汗,怕全被邻桌和老板娘听了去。

在日本企业之间的秘密保持合同中,经常有这样一条:X方保证,仅在有满足条件的安全措施的办公场所内处理项目相关信息。范围不仅包括文件,也包含处理邮件,接听电话等。公司以外的公共场所讨论业务,尤其是涉及机密的信息,是专业人士极力避免的。

与之相比,叫下属到隔音的会议室中商议事情的一幕就真实许多。另外,剧中带榻榻米的高级“料亭”,也有可能成为秘密商谈的地点。

因为这样的料亭消费非常高,客人寥寥,多为熟客;在房间的设置和服务上,也会保持高度的隐私性。很多上层人士会有自己常去的料亭,和经营者保持着熟络的关系,后者也会刻意为他们创造可以谈私密事情的空间。

我们需要注意的:

1.时刻分清公司机密和个人工作经验的区别,即使是和朋友谈话最好也不要涉及具体公司、职务和数字。

2.在公共场合,如果你要放飞自己,就尽量不要在谈话中透露自己是哪个公司的。曾经真实出现过新人带着工卡喝醉吵闹,然后被居酒屋的人投诉至公司,被全社发邮件通报的事例。

3.尽量避免把公司内部的照片、截屏等发至朋友圈,因为你不知道谁会看到。

一套PPT搞定收购?!

也许是为了精简剧情的需要,剧中角色往往靠着一套PPT就能谈下项目合作的机会。

但在现实中,两个大型公司的合作、收购等则需要许多次碰头和商议才能最终实现。即使在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后,也需要不少精力来磨合细节,因此从见面到拍板的时间跨度也要长得多。

在日本,很多时候第一次会议仅仅是双方见个面自我介绍,交换名片,确认一下彼此的“感觉”和初步合作意向。

即使是一直有往来的客户,在涉及到大型项目时,也较难有第一次看到企划书立刻拍板签约的情况。更多的是先初步确认合作意向,之后再慢慢谈细节条件。条件谈好后,制作合同、双方修改合同更花时间。

有些人会说,日本人当场不给出决定=婉拒,其实不尽然。

有时候,只是因为出来开会的人没有当场拍板的权限,必须带回去在公司内部会议中商定才能给出结果。总体来说,与日本企业交涉是一个需要反复碰头,慢慢磨合的过程,双方需要在这种重复中逐渐建立信任,最终达成合作。

一点小建议:

1.代表日企出外开会时,时刻注意自己能给出保证的权限范围,不要轻易承诺或者急于给出结论,也不要太急于得到结论。

2.有些会议看似流于形式,其实是建立信任的一环,其意义并不在会议内容本身。

日剧既反映了日本职场上赤裸裸的现实,又恰到好处的进行了艺术处理,真真假假巧妙融合,才会让观众如此入戏又看得痛快。在看剧之余,希望今天我们的分析可以帮助你更进一步的理解日本职场的真实情况。

作者:苏菲,2010年赴日,东京大学修士课程毕业后就职于日本IT公司,现居东京,为自由撰稿人。

相关文章

  • 2023/12/02(Sat)

    日企中的非日本员工暴增四倍!赴日外国人越呆越舒服了?

    我们都知道,面对日益加剧的少子高龄化问题,日本政府采取了三大对策来增加劳动力人口。这些缓解劳动力短缺的政策变化,同时为日本的企业和社会带来了一系列影响。其中撬动日本社会变化最大的,也与我们最为息息相关的,无非就是外国人的引入了

  • 2023/12/02(Sat)

    「全民跑路时代」:坚持耕耘和追赶风口,到底哪种才是正确的?

    今年,出现了一个新词「跑路人」。在多数语境中,这个词会用来代指从社会普遍认知中那些很不错的环境、从他人口中钦羡的待遇中离开的人。从大厂跑路、从体制内跑路、从各种传统或新兴行业跑路……故事的主角往往被一些优质条件吸引进入这些环境,但实际工作后觉得并不适合自己,最终鼓起勇气离开

  • 2023/12/02(Sat)

    日本IT派遣也开始卷起来了?

    近期在各大社交媒体上,关于『赴日IT派遣越来越难做』的投稿突然增加了不少。『刚来日本三个月就被劝退!』『来日本六个月了还没有进现场,一直在待机』『说好的80万月薪变成了少得可怜的18万底薪……』这许多投稿,似乎是人们对赴日工作的期待和现实出现了较大的差距。IT派遣也开始卷起来了吗?这条路真的走不通了吗?

用户注册

※您提供的电子邮箱会收到注册指南

注册指南邮件已发送

views.customer_sign_up_modal_complete__visual_alt views.customer_sign_up_modal_complete__visual_alt

会员注册还没有完成

注册指南邮件几分钟内送达。
请在24小时以内从邮件的URL进入注册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