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

  • 选择地区

    选择地区

    上海

    北京

    天津

    重庆

    江苏

    浙江

    广东

    深圳

    海南

    福建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山东

    江西

    四川

    安徽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陕西

    山西

    广西

    云南

    贵州

    甘肃

    内蒙

    宁夏

    西藏

    新疆

    青海

    其他地区

    选择其中的地区

  • 选择职业类别

    选择职业类别

企业入口

2020/08/21(Fri)

工作在日本职场,我们可以体验到什么?

记得小生当年还在象牙塔研究人生的时候,因缘际会之下认识了一位来日本短期打工的西北女孩。短期打工较为特殊,其待遇不能说高,工作内容也难说未来可期,但是女孩仍然非常感激这个机会,对于来自西北农村的她来说,体验到的世界实在是太不一样了。四年后的一个晚上,我和一个刚刚从国内出差的小伙伴在酒吧大话国内,精神小伙在投资行业闯荡不久,因为主要看亚洲的科技项目所以经常会中日两地来回奔波。那天晚上他不断感慨自己在日企锤炼的专业性,让他经常能够从不同于国内小伙伴的思维角度分析项目,有些时候甚至更加彻底和深刻。

中国人很神奇,即使这片960万平方公里的大陆已经足够人们体验春夏秋冬,年轻人还是会选择离开温暖的家乡去外面看一看,体验一下。而日本正是一个很好的“外面”,她几乎囊括所有“外面世界”的优点:“发达”,“离家近”,“优秀的通俗文化”还有“安逸平和的生活”,所以一直是中国人流出海外的重要一站。众所周知,留学或工作是中国人看日本的主要手段,而在小生看来,留学是学习日本的知识技术,体验文化的方式之一,但象牙塔的体验终归是在温暖单调的室内,唯有在日本工作和生活,在社会中浪一次,才能真正领略到日本文化的特别之处。正如我在另一片文章中所说,日本职场的压抑和一些难以适应的传统是绝对不能否认的事实,但如同开篇所描述的女孩和精神小伙一样,我也相信会有不少人是实实在在能在日本的职场中收获良多的。我希望在这里介绍一些个人的浅见,说说离开祖国的人们可以在日本的职场中体会到什么。

回国之后,常常会听到有些同志讨论日本的“匠人”精神,他们喜欢将日本人的成功归功于在精不在多,一心一意只做一件事情的专注精神。所谓前几年在国内红极一时的“煮饭仙人”则是这种误解的表现之一,一个人一生只做一件事确实难能可贵,是一种个人实现自我价值的选择,但是将其升华为一种日本成功的源点则过于简单了一些。从我这几年在日本职场的体验中,我个人感觉日本的成功有很多因素,而这些正是我们这些外来人能够在他们的职场中体会到的。

日本职场会有一种标准化的“社会职业人的基本”,比起“匠人”精神,我更加看重这种日本式的标准化和其背后的培养制度。如果用某个物体比喻我们国内的职场,我喜欢用传统的中式餐厅。每一个传统的中式餐厅都有其独特的味道,但是千个师傅千个法,只要大厨一换餐厅的味道就会发生变化。所以,即使是同一个餐厅,本店和分店的味道都会有差异。这种特点决定了传统中式餐厅的表现有起伏,上限和下限都无法估计。与之对应,日本职场就如同我们熟悉的肯德基(为何不是麦当劳?因为我更钟意家乡鸡),每一个店铺都是极其的标准化,大到北京小到三线城市,味道几乎没有变化。正是如此的标准化,每一个大学毕业的新人都会在刚刚进入公司的初期成为一个被雕琢的原料,被公司的前辈们孜孜不倦地教导“社会职业人的基本”。小到电子邮件的写法,大到工作完成的标准,前人留下来的经验教训会被精心地刻在新人的工作状态中,成为一个合格的拥有 “基本”的社会人。即使没有天生的才能,也能有稳定的输出,保证了工作的下限不会太差。而在工作的稳定输出之后,才是更进一步钻研升级,打造所谓的“匠人出品”。

刚刚进入职场的小生曾经从乙方供应商获取过一个方案,之后和组内同事讨论的时候就如同一场炼狱,被不断刨根问底,几乎被逼问到解释提案上的每一个字。会后,上司如同大学的教授一样提醒我道:专业的职场人士永远要有自己的思考,这种意识是顺利驰骋职场的必备条件。类似的话,我还在参加某次战略会议的时候,听到日本微软的社长讲过。记得他的原话是,微软在日本的成功不仅仅是简单的将产品引入市场,更多的是本地员工不断思考寻找微软产品的不足,让其更能适应本土市场。听上去类似我们经常提到的“拿来主义”,而拿来仅仅是一个起点,在拿的基础之上还需要大量自己的思考。是的,这种不断思考的意识才是日本能够不断推陈出新,精益求精的基础。所以我相信,如果日本的“匠人”只是简单地重复一件事情,那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出现所谓的“日本制造”的,只有在基于经验之后的独立思考才能更加进步不断改善。

第三,极度重视沟通的意识和技巧。当小生还是鲜肉学生仔的时候,曾经在多个企业的招聘会上问过同样一个问题“请问,在工作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出乎意料,八成的答案都指向了一个让我没有想到的词,“沟通”。如今已经工作数年的我,是彻底明白了这个单词的意义所在。“沟通”意识是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任何国家的职场都在不断强调沟通交流的重要性,比如我们时常听到的麦肯锡金字塔原理,就是书写的沟通方法论。我们的邻居日本则是将沟通意识强调到了极致,比如那个让不少出入职场的中国人苦笑的“菠菜流”。熟悉日本职场文化的朋友都知道“菠菜流”又名“报联相”,简单来说“报”:报告,强调的是在职场中要多向上司报告情况,汇报工作进度;“联”:联络,尽可能分享信息让所有相关的人士马上掌握最新情况;“相”:相谈(商量),当工作中遇到麻烦难以推进的时候,找有识之士商量。

这个简单的短语系统性地将职场上的沟通整理成了一个非常日本式的框架。有趣的是,日本人更进一步设计出具体方案,包括实施“报联相”的正确达时间,得体内容,语言的逻辑和转达方式,看上去像是一种更详细的标准化,成了日本职场独有的一种方法论。在这种环境下工作的小伙伴们,更容易保持时刻沟通的意识和技巧。

最后,不得不说在日本职场也是一个在异国他乡积累资源的好机会。作为一个GDP排名前列的国家,其在制造业,时尚设计,文化艺术都有数不尽的资源。对于许多希望成为国际之间的桥梁,或投身于贸易商业的国人来说,日本就如同一个宝库。而在日本的职场就如同在宝库之中挖掘,长时间所经营的人脉资源总会有发挥效果的那一刻。

回顾我文中提到的几个观点,不难发现,我在日本各个职场工作多年所体会到这几个观点都显得较为务虚,也不一定能够完全适应国内的职场文化,但是我相信将它们结合在一起带着意识在职场奋斗的时候,是一定能够获得长足进步的,而技能或专业知识也是建立在其之上才会茁壮成长罢了。

相关文章

  • 2023/12/02(Sat)

    日企中的非日本员工暴增四倍!赴日外国人越呆越舒服了?

    我们都知道,面对日益加剧的少子高龄化问题,日本政府采取了三大对策来增加劳动力人口。这些缓解劳动力短缺的政策变化,同时为日本的企业和社会带来了一系列影响。其中撬动日本社会变化最大的,也与我们最为息息相关的,无非就是外国人的引入了

  • 2023/12/02(Sat)

    「全民跑路时代」:坚持耕耘和追赶风口,到底哪种才是正确的?

    今年,出现了一个新词「跑路人」。在多数语境中,这个词会用来代指从社会普遍认知中那些很不错的环境、从他人口中钦羡的待遇中离开的人。从大厂跑路、从体制内跑路、从各种传统或新兴行业跑路……故事的主角往往被一些优质条件吸引进入这些环境,但实际工作后觉得并不适合自己,最终鼓起勇气离开

  • 2023/12/02(Sat)

    日本IT派遣也开始卷起来了?

    近期在各大社交媒体上,关于『赴日IT派遣越来越难做』的投稿突然增加了不少。『刚来日本三个月就被劝退!』『来日本六个月了还没有进现场,一直在待机』『说好的80万月薪变成了少得可怜的18万底薪……』这许多投稿,似乎是人们对赴日工作的期待和现实出现了较大的差距。IT派遣也开始卷起来了吗?这条路真的走不通了吗?

用户注册

※您提供的电子邮箱会收到注册指南

注册指南邮件已发送

views.customer_sign_up_modal_complete__visual_alt views.customer_sign_up_modal_complete__visual_alt

会员注册还没有完成

注册指南邮件几分钟内送达。
请在24小时以内从邮件的URL进入注册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