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面对日益加剧的少子高龄化问题,日本政府采取了三大对策来增加劳动力人口。这些缓解劳动力短缺的政策变化,同时为日本的企业和社会带来了一系列影响。其中撬动日本社会变化最大的,也与我们最为息息相关的,无非就是外国人的引入了
一分钟让日本同事对你刮目相看,只要做好这件事
特约作者 / 苏菲
前些天有个在日企工作的朋友跟我聊天,说起一位同是中国人的同事,言语中充满了羡慕之情:
「他从一进公司起就挺受瞩目的,从隔壁组到大老板都知道他的名字,平日里就能得到一些我们触及不到的项目机会。
大家都是在日企工作的中国人,怎么做下来差别这么大?」
我想了想,问道:
「你说他从一进公司就受瞩目,那还记不记得是因为什么?」
朋友说:
「倒也没什么特别的,就是日本人都说他刚学日语两个月,但是自我介绍时说的特别溜。具体怎么个好法我也不知道。」
「那就是了。在日企里面混,这自我介绍,学问可大着呢。」
【挨拶】在日企里太重要了
在日本的职场文化中,有一个特别重要的词,就叫做【挨拶】(あいさつ)。
它的含义很广泛,在生活中是「打招呼」「问好」「问候」的意思,而在职场中,则经常特指与同事、客户的第一次见面。
这个第一次见面,既包含了打个招呼表示礼节,也包含了自我介绍,让对方初步了解自己。不太熟悉日语和日本社会的我们,往往只重视前半部分,认为有了挨拶,任务就完成了,殊不知职场老手和金牌销售们,还会精心准备后半部分的自我介绍。
这原因很简单:初次见面进行「挨拶」的时刻,是为数不多的,他人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自己身上的时刻。
抓住这个短暂的时刻,奠定他人对自己深刻的第一印象,是最为事半功倍的。
尤其是容易处于话语权弱势的外国人,如果能利用好挨拶的机会来展现自己的能力,就能让日本同事和客户刮目相看。
我那个朋友口中的优秀同事,也是利用了这个机会,突破了他人对自己「刚学日语不久,可能说不好」的猜想,给了周围人一点小冲击,成为同事们的话题中心。
什么样的【挨拶】是合格的?
挨拶的内容和说法,要看场合和对象。为了能在任何情况下应付自如,最好的办法便是多准备几个版本,根据具体情况来选用。
1. 挨拶开头语
一次挨拶通常由前辈牵头开始,比如「某某今天开始在我们组工作」「某某从下个月开始继续担任这个项目的联络人」。在简要的承上启下之后,便是我们发言的时间。
最开始的两句话变化不大,往往是这样的:
【はじめまして、XXと申します。】
如果对方是客户,还可以在名字前面加上自己的职务等,比如:
【はじめまして、これから○○を担当させていただくXXと申します。】
○○处使用的是自己的职务或者担任的角色(役割)。加上可以令人印象更加深刻,也更加正式一些。
2. 自我介绍部分
在说完开头语之后,便是自我介绍部分。
到底说多少话,怎么说,大概分以下几种情况:
・如果是大家走个过场,时间紧迫的情况下,不宜长篇大论,2-3句话让对方简单了解自己即可;
・如果是加入新部门,前辈带着自己四处打招呼,那可以稍微多说一点,4-5句话,让未来的同事更加熟悉自己;
・如果是在部门会议上,留出专门的时间让我们自我介绍,那可以延长到1-2分钟。有些部门还会让新成员做PPT,加入文字和图像等等,这种情况下可以说的更加详细一些。
根据所说的对象不同,又可以分为以下情况:
・对于比较严肃、保守的客户,不宜说太多个人私事,尽量选与公司相关的经验来说,比如:
何时来日本(建议时间较长的说,彰显自己对日本职场熟悉);
在相关领域有什么经验(比如该领域从业2年、或者大学时研究相关专业等);
・如果自我介绍的对象是公司同事,那不妨说一些日本同事通常会感兴趣的事情:
什么时候来日本;
毕业于哪所大学(如果是日本人比较熟悉的大学,不熟悉的话也可以说城市,尤其是北京上海深圳等同事可能熟悉的城市);
学日语多久了;
过去有什么工作经验等。
如果时间充裕,也可以说一两项爱好,最好在你众多的爱好中选择日本同事容易共鸣的(比如卡拉OK,在日本比较大众的漫画,旅游等),来制造共同语言。
3. 结束语
在自我介绍后,可以加上自己对于即将接手工作的承诺,表达自己的干劲。最后再以【よろしくお願いいたします】来结尾,就是一个完整的挨拶了。
如何准备有趣又令人印象深刻的【挨拶】?
以上我们说的是完整合格的挨拶的方法。那么如何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加深他人对自己的印象,更加出彩呢?
这里的技巧,就是为上面的挨拶,加上一个【高光时刻】。不多不少,一个就可以。
高光时刻,就是一样有趣的、最能代表自己特点的、让人过耳不忘的梗。可以是我们的经历,也可以是爱好或者属性。
比如我曾经有个日本同期在自我介绍时所说的内容,到现在还让我印象深刻。
当时他说:「我曾经到中国留学,然后自己在北京开了一个小吃摊。」
一个日本留学生到北京,居然开了个小吃摊?!
怎么开的?开的什么小吃?
最后成功挣钱了没有?
这一句话引发了同期们极大的好奇心,也打开了他和我们之间最初的联系。而且这句话还暗含着许多信息:他了解中国;他可能会说中文;他敢于尝试新事物。
我的另一个中国朋友,在向日本人介绍自己时是这么说的:
「我喜欢骑自行车,曾经从东京骑到北海道,并环北海道一周。」
这句话不仅道出了自己的爱好,吸引同好,也暗示他有极强的行动力和体力。要知道,这样的经历是连日本人也不常有的。
如果你的挨拶允许准备一些PPT或者图片,就可以把这些经历当时的照片放上去。可以放一眼看不出是在干嘛的那种。然后在介绍时就可以留个悬念,说完自己的基本信息后,再一指照片,对大家娓娓道来:「这张照片是我在…」。
这样一来,你的自我介绍就活了,像讲故事一样,令人想要去探索。在他人眼中,你也不仅仅是个新来的同事或者项目成员,而是带有一个有趣的、令人印象深刻的特点的角色了。
作为中国人,我们每个人身上都一定有日本同事会感兴趣的高光时刻,只要善于发掘、思考,你也可以准备出让人眼前一亮的挨拶。
如果你不确定自己准备的内容是否合格、有趣,大可以借助朋友的力量,或者在一些私人聚会上尝试着用一用,看看对方的反应,再不断去改进、打磨它。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帮助你在日企里收获更顺利的人际关系!
作者:苏菲,2010年赴日,东京大学修士课程毕业后就职于日本IT公司,现居东京,为自由撰稿人。
相关文章
-
-
2023/12/02(Sat)
「全民跑路时代」:坚持耕耘和追赶风口,到底哪种才是正确的?
今年,出现了一个新词「跑路人」。在多数语境中,这个词会用来代指从社会普遍认知中那些很不错的环境、从他人口中钦羡的待遇中离开的人。从大厂跑路、从体制内跑路、从各种传统或新兴行业跑路……故事的主角往往被一些优质条件吸引进入这些环境,但实际工作后觉得并不适合自己,最终鼓起勇气离开
-
2023/12/02(Sat)
日本IT派遣也开始卷起来了?
近期在各大社交媒体上,关于『赴日IT派遣越来越难做』的投稿突然增加了不少。『刚来日本三个月就被劝退!』『来日本六个月了还没有进现场,一直在待机』『说好的80万月薪变成了少得可怜的18万底薪……』这许多投稿,似乎是人们对赴日工作的期待和现实出现了较大的差距。IT派遣也开始卷起来了吗?这条路真的走不通了吗?